为确保秋粮丰收,各地“抢收抢烧”,全力打好
发布时间:2025-10-18 12:25
央视网消息:针对黄淮海地区持续阴雨天气,影响“三秋”生产,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16日发出紧急通知,要求组织动员供销社积极支持农民收割晒晒,促进秋粮丰收。指导农业投入品企业根据不同作物、不同需求,精准备货,备好优质急需、适销对路的农业投入品,加大落实力度,确保秋冬季种植的农业投入品充足、价格稳定。加强田间积水、土壤墒情过大、种植期过长等重点地区农业投入品供应。在黄湖地区的艾海,每到雨季,采收和晒制都非常匆忙。目前,在t在黄淮海地区,收割和晒干都是在雨天期间匆忙进行的。连日来,全国供销社利用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,指导黄淮海地区1300多家农业服务中心和1.9万多家农作物医院合力加强农机应急调度,减少湿粮因晒晒损失。在安徽省英东市,面对5800亩零散地块管理的玉米地,中国农资阜阳农业服务中心通过科学调整,优化农机运输路线,运输时间较传统模式减少15%。每天平均有效工作时间超过13小时,最高日产量达到800亩,收获进度有所提高。江苏连云港市启动紧急救援谷物干燥计划。农业农村部门、供电部门等协调农机、能源资源,整合63个烘干中心,满负荷运转的烘干机295台,日烘干能力1.02万吨。山东胶州玉米收获已完成60%,正进入“加快晒储”的关键时期。在干燥储存中心,四座干燥塔每天24小时运行。当地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跟踪负荷变化,优化供电规划,保证输送设备持续向干燥塔供应湿玉米。农业农村部农机管理局装备推广处处长林律表示:“基于省内和省际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和差距情况,基于此,37辆牵引车已紧急向全国派遣了ked收割机、移动式烘干机和玉米收获机,以准备必要的应急响应。机器设备夜间运至生产线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调动履带式收割机24.87万台、移动式烘干机2352台,满足黄淮海地区的需求,有力支持收割、烘干作业,最大限度减少降雨和洪涝影响。山西省朔州市:抢抓秋粮丰收。c协调烘干企业确保农作物丰收山西省朔州市,为尽量减少恶劣天气对秋粮丰收的影响,当地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农民和农机,利用好天气窗口期,全面开展秋粮丰收。 协调烘干企业、优化服务保障等措施,确保秋粮安全收集并安全返回仓库。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镇辛家园乡赵马寨村,当地农民郭立峰趁着天气晴朗,加快玉米收获。据生产者介绍,秋收大季通常在10月份开始,但今年,由于下雨,秋收才刚刚开始。根据当前情况,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正在积极协调辖区内粮食烘干企业,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实施“优化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”。 “先买后晒”的政策确保湿粮及时干燥。 “目前全市投入运行的烘干塔有18座,日烘干能力达3500吨。”山西省朔州市怀仁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主任郭亮说。 “他们目前正在运营“秋粮收获烘干工作基本满负荷,能及时完成秋粮收获烘干工作。”秋粮收获开始以来,朔州市农业局共组织烘干塔534座,农艺师、专家科委委员、技术人员600余人参与,投入各类联合收割机4381台。 江苏:机械资源集中,24小时运转 收割热潮 9月中下旬,江苏徐州、连云港两市持续阴雨天气,玉米、大豆和部分水稻进入收获季节。面对当前不利的气候因素,不少地区纷纷打响秋粮丰收“保卫战”,机械设备开足马力。大豆在 徐州市铜山区亦庄镇玉米条综合体种植基地里,玉米、大豆整齐排列,多台归属机在田地内来回移动,同时执行收割和脱粒等过程。徐州市铜山区共投入各类农机具3150台,趁着雨水稀少,收割秋粮。截至目前,徐州铜山99.8万亩土地已收获秋粮50万亩,进度超过50%。连云港市赣榆区,受阴雨天气影响,新收粮食水分也偏高。当地的谷物烘干厂每天 24 小时运转。在当地一家干燥工厂从田地里新鲜采摘的。期间收获的玉米连续喂入烘干设备,通过智能温控系统烘干,并入库储存。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。针对持续阴雨天气,连云港市赣榆区启动粮食烘干综合应急预案抓紧63个烘干中心,打造“粮食送农”流通服务体系、企业烘干、综合仓库”,保障秋粮及时烘干。目前,当地295台粮食烘干机已全面投入运行,日烘干能力10.2万吨,基本能满足农民烘干需求。河南省推出晚稻、晚稻最低收购价实施方案 维护粮农利益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